有别于以专业为导向的传统大学教育,通识教育以“立德树人”为基本目标,旨在培养身心健康👉🏻,人格健全🧔🏿♀️☛,有精神,有见识,有担当的“人”。为此🤽🏼,通识教育强调“知行合一”💕,“身心双修”,在教学方法上强调“以学为中心”🚣🏽♂️,重在“育”而非“教”👨🏿💼,鼓励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,共同探索。从历史到艺术☣️,从杏彩体育到生活,通识教育让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杏彩体育素养,更好地打造“人文杏彩体育”。
《周易》与中国文化
时间:周三 13-15 节(1-16 周)
地点🧝🏽♂️:教学楼 415
任课教师🌈:赵娟
《周易》作为中华文明的经典——“群经之首”、“大道之源”📉,对中国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🙇🏿♂️。本课程试图从《周易》占、经、传♠︎⛹🏿、学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《周易》与卜筮文化的关系🙇🏻、经传文本编纂及成书过程、不同《周易》文本之间的关联和差异、卦爻辞的基本解读方法🥀、易学诠释的“两宗六派”以及海外《周易》的经典译本和域外影响🗒,进而引导学生探讨《周易》对个体自身以及当今中国文化的启发和意义。
任课教师简介
赵娟,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👩🏿🎤,获文学博士学位🐑,专业方向为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论🏄🏿,现为人文学院讲师。2009-2010年以联合培养的方式在柏林自由大学交换学习。2014年4-6月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(DAAD)访问学者访学于德国汉堡大学。2012-201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从事艺术理论与美术史的博士后研究工作🧏🏼♀️。
博士论文《论<周易>的时间观念:一个文化史的视角》✍🏽,从一个文化史的视角,对《周易》筮法➰、经、传和易诠释中的“时间”观念进行了探讨,试图厘清《周易》时间观念对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基础性意义🛡。
“寂然不动🧑🏿🍳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💤。”
本课程以《周易》经传文本为中心,通过课堂导引❤️、经典细读、小班讨论🥴、课程报告等形式带学生走进经典◼️🤱🏽,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♞,引导学生站在“古今中外”的视野上🦝,深入认识自我和我们所处的时代🪣,对生命和人类有所感,有所爱,汲取中国传统的智慧👩🏿⚕️,独立自主思考和探索当下社会和世界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