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暴发,延期不返校🛞,停课不停教👱🏽、不停研。疫情期间🎎,尽管同学们远在天南海北👰🏿♂️,但导师们采用各种指导方式👨⚕️,一如既往地认真指导学生完成论文。
中国排球运动学院 孙平老师
研究生论文的远程指导工作,实际从寒假即已开始🧣。论文指导工作形式是群通知👋,群要求,群指导+个别指导。每位学生都是个别指导,微信加邮件♦︎。修改最少的3次,成稿4遍,最多的10稿。除了教师指导修改论文,还要求类似问题的学生相互阅读对方的论文,理解问题所在并进行修改,用精炼的书面语言撰写论文,指定学生相互帮助。冠军班研究生刘晏含和张晓雅令人感动,一个在国家女排备战,一个在国外打联赛💀🖐🏻,按时完成论文的研究和撰写🍓,并按要求修改论文。不愧是中国女排打造出来的队员🗻,顽强拼搏体现在方方面面🪢。
中国足球运动学院 梁栋老师
由于疫情,通过在线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论文。共性的问题借助微信召开视频会议,及时告知学生论文工作时间节点和注意事项,及时答疑论文中关于格式🥙、摘要🍡、研究思路♍️、研究方法、论文结构、语言表述等共性问题🤽🏿。根据每一名学生的论文存在的问题,通过微信形式进行单独的沟通和交流。反复多次修改是提高硕士论文质量必不可少的过程。
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张缨老师
疫情期间💣,通过微信🎎、电话等加强与学生的联系❇️,督促学生在此期间不要荒废时间,指导硕士/博士生毕业论文修改🐁,鼓励学生就前期的研究工作撰写文章🏛、投稿🕵🏼,并检索文献讨论下一步的实验方案📂。目前,2018级博士生王林佳的论文被《MEDICINE AND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》杂志录用,其他同学也积极投稿。
中国武术学院 何英老师
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研究生的毕业节奏。这一时期的论文指导工作看似简单🛹🅰️,实则艰难,简单的是学生被“困”家中👩🦼➡️,时间前所未有的充裕🐓;艰难的是学生开学遥遥无期,对于能否按时毕业🍇、顺利就业感到彷徨,这对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。何英老师独辟蹊径,按照研究生毕业计划和学院规定🧘♀️,联系学生时都会问及疫情防护情况,询问学生本人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如何,给学生以特殊关爱🚴🏼💱,帮助他们静下心来阅读文献、搜集资料、修改论文,提高毕业论文的逻辑性和研究深度。通过线上视频🧝♂️🏊🏽、语音一对一🤞、互传文件等方式打通了师生之间的“连心桥”。
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毛杉杉老师
通过微信群🍥,推送给研究生线上资源与文献资料,指导研究生居家研读、文献分类并撰写阅读笔记👾👴🏿;通过腾讯会议🛶、微信群等方式📬,远程组织研究生开展两周一次的组会讨论与文献分享活动🧝♀️,以此实现师生间、学生间的实时互动🐯、沟通与研讨,督促其完成科研任务和论文准备工作。
艺术学院 李小芬老师
远程指导研究生论文经验如下🎵:1.个别指导和群体指导相结合,在个案讨论中寻找群体共性,同时在群体指导中,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🎛🐴,分而治之👭🏻;2.语音会议指导与文本指导相结合,答疑解惑🍅,同时与学生交换想法,听取学生意见🈷️,在讨论中使学生明确修改方向及内容;3.初稿指导时从大处着眼,重视框架,方法选用;4.定稿指导时从细节入手,关注格式及数据处理;5.关注优秀案例及跨学科知识🏌🏼♀️🏃➡️,与学生一起分析;6.注意时间节点,定期在微信群中督促论文进度,要求学生反馈论文进展情况🧗🏼♀️,并以激励手段为主🤾🏿👩🏻🦼➡️。
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朱晓兰老师
朱晓兰老师在假期对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进行远程指导,在指导过程中认真负责,细致入微🛌🏽,对学生的文章逐字逐句进行修改🐹,对重复、模糊的语句进行凝练🤷🏿♀️,对研究结论进行深入挖掘🧒🏽,不厌其烦地仔细阅读学生写的好几版论文,并以远程会议形式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✋ ,讲解该如何写好毕业论文,以及毕业论文这几部分有何联系🤵🏿♂️👨💻。
艺术学院 沈明丽老师
在线指导硕士毕业论文👎🏽,在平时来说💃🏽,在线指导硕士毕业论文是辅助手段💃🏻,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🤙🏽,成为必要的指导方式。常用的方法是文字信息的沟通+论文截图+语音通话,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无障碍沟通😿🦫。无论什么时间只要学生有要求,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论文指导。虽然需要做的工作更为繁琐🏋🏿♀️,但确实行之有效👨🏿⚖️。目前😶,在线指导的方式对于论文来说障碍不大,但是艺术设计指导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实施。关键在于艺术设计涉及多人共同实践🚛,并需要借助场地条件实行🧞♂️,艺术硕士要做到按时毕业,需要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和指导。
感谢各学院和老师提供素材!